首页 > 精选解答 > 专利精选解答 > 软件著作权与专利能同时申请吗?

软件著作权与专利能同时申请吗?

时间:2024.09.21 标签: 知识产权 专利 阅读:1290人
律师解析:
软件著作权专利能同时申请,二者互不影响,保护的内容也不同。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所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条例享有著作权。《专利法》规定,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
法律依据:
《专利法》第三条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双方协商专利转让事宜,签订专利转让合同,确定专利转让范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章的专利权转让合同书、专利权人和受让人的身份证明、专利证复印件和法律状态证明......

成华律师
成华律师
15527314019
咨询我

程序及流程如下:一、准备请求书、说明书、权利尤其是、图片等申请材料。二、提交材料至专利局。三、专利局初步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发放受理通知书。四、专利申请人缴纳相关费用。五......

成华律师
成华律师
15527314019
咨询我

具体流程是:一、受理阶段: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后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发出受理通知书,通知申请人。二、初步审查阶段:经受理后的专利申请按照规定缴纳申请费的,自动进入初审阶......

成华律师
成华律师
15527314019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发明专利的授权条件是什么

    罗红律师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播放量:1467 2022-06-07
  • 外观设计专利是什么

    罗红律师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工业品的外观设计,也就是工业品的式样。

    播放量:1206 2022-06-07
  • 授予专利权手续如何办理

    罗红律师

    申请人办理登记手续时,应当缴纳专利登记费、公告印刷费和授予专利权当年的年费。发明专利申请人应当一并缴纳各个年度的申请维持费,授予专利权的当年不包括在内。期满未缴纳费用的,视为未办理登记手续。

    播放量:797 2022-06-07
成华律师

湖北征和律师事务所

成华,男,湖北高妍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执业专利代理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市司法局律师调解员,武汉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法律工作近10年来,办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几百起,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工作和诉讼经验。擅长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以及商业秘密等)、建设工程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分包合同、工程款、工程鉴定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合同纠纷、经济犯罪等。有专门的处理各类法律事务的律师团队,以办案认真谨慎、尽职负责而获当事人普遍肯定。有任何法律问题欢迎直接电话或者加微信联系,联系方式为主页展示电话。

咨询该律师
  • 专利权诉讼时效为几年

    1664人阅读

    专利权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不同情况起算时间有别。普通情况从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得知侵权行为及侵权人之日起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授权前使用未付费的,从得知他人使用发明起算,若授权前已知则从授权日起算。时效届满权利人丧失胜诉权,但实体权利不灭,可要求侵权人担责,有问题可咨询专业人士。

  • 主观过错如何认定

    1868人阅读

    主观过错包含故意和过失。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行为危害社会仍积极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如故意伤人;过失是本应预见危害结果却因疏忽未预见或轻信能避免,像医生用错药、司机超速致事故。实际法律案件中,认定主观过错要综合行为表现、认知能力、环境等因素,不同案件需具体判断,有法律问题可咨询。

  • 专利侵权构成要件有哪些

    1913人阅读

    专利侵权构成因素要点如下:一是需有有效专利权,即申请获官方批准且保护期内权益稳定;二是行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授权,如制造、使用、贩售等可能侵权产品;三是该行为要在已注册受保护的专利权范围内;四是侵权行为致使专利权持有人遭受实际经济损失和伤害。

  • 产品侵犯了别人的外观专利赔多少钱

    1636人阅读

    侵犯他人外观专利赔偿数额,一般由侵权人获利、被侵权人损失、专利许可使用费倍数等因素确定。若这些因素难确定,法院会依专利类型、侵权性质情节等,在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判赔。实际确定赔偿数额需综合多因素,如侵权产品销售情况、被侵权产品市场份额等,提供更详细侵权情况可做更准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