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合同精选解答 > 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

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

时间:2024.12.24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 阅读:1400人
律师解析:
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切实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2)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查验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及其他能够证明劳动者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3)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一方不得由他人代替。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间。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工作内容。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具体要求,如工作......

员工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能与员工解除合同。怀孕女职工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按女职工工作年限,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

被迫解除合同,应当办理工作交接、结算工资和经济补偿,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等离职手续。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试用期长短是由企业单方面决定吗

    钟玉琳律师

    不是。试用期是根据劳动合同期限进行设定,按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各部门责令改正。

    播放量:1224 2022-06-07
  • 劳动合同内容中有哪些必备条款

    钟玉琳律师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播放量:1199 2022-06-07
  • 试用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吗

    钟玉琳律师

    要签,签劳动合同是公司的法定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试用期也不例外,如果试用期超过了一个月,那么也得签劳动合同,并不以是否通过试用期为前提。如果公司自劳动者上班起超过一个月不签合同的,就要支付二倍工资。

    播放量:1432 2022-06-07
宋卓彬律师

浙江易盛扬律师事务所

宋卓彬,国家法官学院深造,浙江易盛扬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人、终身荣誉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协会法律顾问客座教授,中国商业经济联合会企业法律顾问领域特约研究员。具有近10年的法律服务从业经验。宋卓彬律师携律师团队在刑事辩护、合同纠纷、婚姻继承、房地产纠纷、群体性案件、企业法律顾问等拥有丰富的经验,率团队完成多宗复杂、重大、疑难的诉讼案件,并取得卓越的成绩。

咨询该律师
  • 单位不给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怎么办

    1465人阅读

    单位若不肯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者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若单位逾期不改正,需从应签日起每月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无确定结束时间的合同,出现法定情形如劳动者连续工作满十年等,除劳动者主动要求签固定期限合同外,单位必须签,这保障劳动者权益。

  •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赔偿吗

    1835人阅读

    当用人单位未能同意续签劳动合同时,法律一般要求其向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金。原因是根据相关规定,劳动合同到期结束后,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升原合同约定条件续签而劳动者不愿续签这种情况外,其余情形下,用人单位均须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 劳动合同是不是两个人个一分

    1426人阅读

    劳动合同通常准备两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持一份。从法律角度,它能让双方明晰权利义务;遇到劳动纠纷时,又是重要证据。劳动者应妥善保管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未提供,可要求其提供,若遭拒绝,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合同一式两份对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劳动者务必重视。

  • 合同不到期提前离职怎么赔偿

    1774人阅读

    合同未到期提前终止的赔偿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若雇主存在违法行为(如欠薪、未缴社保等),员工提前解约无需赔偿;若非正当原因提前离职且违反服务期或竞业限制条款,员工需按约定付违约金(数额有限制);若都不符合,雇主可要求赔偿但需提供损失证据,具体赔偿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