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要公平合理,自愿才行。首先得确定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的,比如工资、奖金、经营收益等等。然后,要综合考虑双方的经济实力、对家庭的贡献,还有有没有孩子,孩子谁来抚养等等因素。如果一方有过错,那无过错方就有权要求多分财产。最后,双方得好好沟通协商,达成一致的意见。
在一般情况下,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需要分割。双方可以自行商量房产、车子、存款、投资等各类财产,公平分配。如果双方能达成共识,并在严谨的协议里写清楚,那就得严格按照协议来执行。
协议离婚时如果觉得财产分割不均衡,双方可以先坐下来谈一谈,看看能不能和解。如果谈不拢,也别着急,可以向法院起诉,让法院来帮忙重新分配。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实力、财产来源、家庭贡献等因素,进行公正的分配。不过,要注意的是,重新分配的请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而且要提供证据,证明原来的分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所以,在协议离婚时,一定要仔细考虑财产分割的问题,如果觉得不公平,要及时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的执行可依双方意愿来进行,公证并非是必须的,但能增加协议的权威性和信任度。若双方能达成确定协议,并在离婚登记时提交审批,这份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为了避免后续纷争,公证可以为协议的执行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当事人应该权衡选择,以保障自身的权益。
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不强制要求公证。公证并非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生效的必备条件。只要离婚协议书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双方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该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但公证可以增强协议的公信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