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政府信息公开精选解答 > 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时间:2024.09.08 标签: 征地拆迁 政府信息公开 阅读:1091人
律师解析:
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公民权利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与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是因为公民身份而取得的。在一个国家居住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不能享有公民权利,但可以受到居住国法律一定程度的保护。


公民应当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任何差别对待,以及要求国家平等保护的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选举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组织组成人员的权利。


(3)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即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4)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5)结社自由和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6)人身自由权,即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以及非法搜查身体。


(7)人格尊严权,即公民的人格应当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


(8)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10)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11)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2)受教育的权利。


(13)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14)休息权。


(15)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即公民在法定条件下,有从国家和社会得到经济上或物质上的帮助的权利。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各地要完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和畜牧水产、温室大棚等设施农用地的管理,支持改善生产条件的农业设施建设,鼓励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种养殖业......

整治对象包括三方面:一是在各类农业园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违法违规建设非农设施,特别是别墅、商业住宅、休闲度假设施的;二是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的;三是建设......

1、必须是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农户需是居住在深山老林、石山、荒漠化严重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等环境恶劣之地;3、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符合异地搬迁政策。......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徐晓倩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徐晓倩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土地一级开发与流转法律事务部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 北京律师协会会员 北京破产法学会会员 执业年限:10年 专业领域:诉讼、仲裁法律服务、行政诉讼、房地产建筑工程法律事务、征收拆迁等

咨询该律师
  • 整村授信项目包括以下哪些环节

    1865人阅读

    整村授信项目实施有多个关键环节。先深入研究评估村庄总体状况,包括经济发展、信用环境等;再系统收集每户村民详细信息,掌握收支、资产负债等;依据数据和评估给村民信用评级;综合多因素确定授信额度并发放贷款;最后持续监控管理授信后的使用及还款情况,保障资金合理利用。

  • 装修拆解阶段有什么项目

    1198人阅读

    住宅室内装修的拆解工程涵盖六个方面:墙体拆除(非承重墙可拆,承重墙勿动)、门窗更换、地面拆除、顶面拆除、厨卫设施拆解、旧管路拆除(要做好标识记录)。施工前需核实房屋构造与规章制度,降低安全隐患与法律责任,还建议预先向物业备案申请,获许可后再施工。

  • 地边和地邻发生矛盾怎么办

    1321人阅读

    地边与地邻闹矛盾,首先要明确矛盾性质和起因。若涉及土地边界不清,可查阅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文件确定权属范围;一方侵权,被侵权方要留存证据。双方先尝试平等自愿合法协商达成和解,协商不成可请求村委会或乡镇政府调解,调解无果则向法院起诉,全程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

  • 司法所管理哪些人员

    1186人阅读

    司法所负责管理多类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等罪犯,要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并助其融入社会;对安置帮教对象,即刑满释放和解除社区矫正人员,协助做好安置帮教;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对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相关人员,协调、指导和推动调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