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诉讼精选解答 > 律师一周可以会见几次?

律师一周可以会见几次?

时间:2024.12.17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诉讼 阅读:1112人
律师解析:
律师会见犯人没有次数限制。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因此,律师一周可以会见的次数没有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审查起诉阶段和审理阶段,律师无需批准即可会见,次数不受限制,时间遵守看守所的作息时间即可。并且见面的时候,律师可以享受:律师可以直接、单独会见犯罪嫌疑......

律师会见犯人没有次数限制。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律师会见是允许录音的,会见时辩护律师可以对会见过程制作会见笔录。制作会见笔录的,必要时应当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签字确认。会见时,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辩护律师可以对会......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以部分虚构事实起诉是虚假诉讼吗

    胡静律师

    以部分虚构事实起诉如果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也是属于虚假诉讼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播放量:1441 2023-06-06
  • 私刻公章罪怎么处罚

    刘家玲律师

    伪造国家机关的公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播放量:502 2022-08-24
  • 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有什么区别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聚众斗殴罪不要求情节严重;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要求情节严重。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375 2022-06-15
王茗坤律师

广西启迪律师事务所

擅长各类民商事合同纠纷 家事婚姻纠纷 企事业法律顾问

咨询该律师
  • 刑事案件一般审查多长时间

    1032人阅读

    刑事案件审查期限与案件类型、具体情况密切相关。侦查阶段,拘留一般不超37天,侦查羁押通常2个月,复杂案件经批准可延长1个月;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1个月内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月;法院审理阶段,公诉案件2至3个月宣判,特定案件经批准可再延长3个月。上述为一般规定,实际会因法定情形延长。

  • 累犯可以刑事和解吗

    1804人阅读

    一般情况下,累犯很难进行刑事和解。刑事和解多用于犯罪情节轻、加害人真诚悔罪且被害人自愿的情形,而累犯人身危险性大、有再犯可能,设立累犯制度是为严厉处罚管控。不过,若累犯的犯罪性质、情节及认罪态度等符合特定法定条件,也有特殊处理可能,但极为少见,多数情况下难以借此减轻或免除刑罚。

  • 转账记录口供证人能定罪吗

    1516人阅读

    光靠转账记录、口供及证人不一定能定罪,定罪需完整且排他的证据链。转账记录是重要书证,口供真实性、稳定性不定,证人证言需考量。司法中还需综合物证、书证、鉴定意见等,让证据相互印证、排除合理怀疑,达到“证据确实、充分”才能定罪,证据有矛盾或漏洞则要谨慎。

  • 刑事案件申请证人出庭最晚什么时候提交材料

    1778人阅读

    刑事案件中,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需在庭审举证期限截止前向法院提交申请书。具体时间因案件性质、法院规定、诉讼阶段而异。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较保险;若未明确举证期限,应在开庭审理前申请。申请不宜过晚,否则法院可能不准许,影响案件审理与证据采信。务必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提交材料,保障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