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债务债权精选解答 > 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措施是什么?

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措施是什么?

时间:2024.10.04 标签: 债权债务 债务债权 阅读:890人
律师解析:
防范债务风险的措施:
1、进行任何交易,应当签署书面合同或者协议等法律文件。
2、履行交货或者付款义务时,应当取得收款收据等资料。
3、保留交易对方的身份资料。
4、债权债务受法律保护的,在法律保护的诉讼时效内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妥善保存一切债权债务资料,而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我国没有法律规定提前还贷需要支付违约金,但同时亦没有法律约束提前还贷不可以收取违约金。提前还贷是否要收取违约金,要看双方是否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提前还贷支付违约金条款,如果有......

符合下列条件的债权转移才能生效:1、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债权且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2、转让不得改变债权的主要内容;3、债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债权转让的协议;4、转让的......

债权债务概括移转是指把全部或一个特定的债权、债务全部移转给受让人,而不仅仅是权利或义务的移转。1、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应适用有关债权转让的规定,对于规定的不得进行转让的债权。......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债权人撤销权起诉状要怎样写

    谢俊生律师

    一、原告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二、被告: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等;三、第三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四、写明案由。五、写明事实和理由。六、落款的具体时间和具状人。

    播放量:1017 2022-06-07
  • 债务转移要满足条件有哪些

    谢俊生律师

    1、债务转让必须是有效的债务,债务有效存在是债务承担的前提。2、债务转让中被转移的债务具有可移转性,不具有可移转性的债务,不能够成为债务转移合同的标的。3、债务转让涉及的第三人须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就债务的转让达成合意。4、债务转让须经债权人同意。

    播放量:527 2022-06-07
  • 网贷逾期就是不还会怎样

    沈阳律师

    借款人逾期不还款,需要支付违约金。如果贷款机构选择起诉,那么就可能被要求强制还款,欠款人名下相当于欠款数额的资产就会被冻结。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播放量:710 2022-06-07
张雄涛律师

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

张雄涛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主任。具有律师、美国注册法务会计师、高级企业合规师等资格。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代表,东城区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代理的李某诉天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荣获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张雄涛律师自执业以来,在金融证券,税务,合同,债权,公司等民商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

咨询该律师
  • 法院一般怎样强制收车不够还债务人

    1675人阅读

    法院强制执行车辆时,先查封限制其转让,再由专业机构评估价值,接着通过法定程序拍卖。若拍卖所得不能清偿全部债务,会继续查找债务人如银行存款、房产等其他可执行财产。过程中法院会维护债务人基本权益,特殊情况给予必要生活费用。债权人应主动配合法院,提供债务人财产信息以实现债权。

  • 欠我2万块钱一直不给我会怎样

    1411人阅读

    他人欠2万不还,从民事法律关系看,可先与对方协商并留存催告凭证,协商无果则凭借借条、转账记录等能证实借款关系的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若证据充分,法院会判对方偿还借款及约定利息。若对方判决生效后仍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手段。

  • 债务人无财产可执行可拘留吗

    1510人阅读

    通常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仅因无法履行债务一般不能直接拘留。民事执行中,拘留主要适用于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如隐匿、转移财产等妨碍执行行为。若法院查明债务人确无财产,非有能力而不履行,则不应拘留。但债务人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等妨碍执行,可依情节给予拘留等处罚。

  • 未经同意损坏他人物品怎么处理

    1862人阅读

    未获他人同意损坏其物品属侵权行为,物品所有者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所有者需证明物品归自己及损坏由侵权人造成。赔偿通常包括物品实际价值,特殊意义物品可能涉及精神损害赔偿。双方能协商则按协商结果赔偿,协商不成,所有者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