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专题 > 婚姻家庭专题 > 遗产继承专题 > 遗嘱内容违法财产分割无效

遗嘱内容违法财产分割无效

误区一:反正有法定继承有没有遗嘱都一样 财产的继承除法定继承以外,还有遗嘱继承,而且遗嘱继承要优先于法定继承。


误区二:只要立了遗嘱一切就OK 有了遗嘱,并不意味着立遗嘱人的意愿就能全部实现。


比如出现以下情况时,继承财产就会出现麻烦。


1、遗嘱继承能够顺利进行,前提条件是所立遗嘱必须合法有效。


2、遗嘱对财产及财产线索写得不明晰。


3、遗嘱未妥善保存,立了等于没立。


4、成为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得到遗产。


误区三:立遗嘱不是自己的事遗嘱得被儿女们接受。遗嘱是立遗嘱的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行为,只要所立遗嘱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内容合法有效,遗嘱就是有效的。立遗嘱不需要征得继承人的同意。遗嘱是否生效与继承人是否接受遗嘱内容无关。


误区四:儿女们不到齐遗嘱没法立 立遗嘱不需要孩子们到场,事先也不必非通知他们不可。但继承时,应当让所有继承人到场。当然,此时若有些继承人因各种因素所限制不能亲自到场,也可委托他人。比如,出具委托书,委托某某人代自己办理继承事宜。当然,这种委托书最好经过公证。


误区五:和我有关的权利都是可以处理的.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误区六:只要是老人的血脉就得有一份遗产 按照继承法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误区七:不赡养老人就不能分遗产 不赡养老人或者说对老人所尽赡养义务比较少的,从道德上应加以谴责,但从法律上来讲,这样的人不一定就不具有继承权。一般在不赡养老人但又没有证据证明其曾伤害过老人的情况下,这样的“不孝”子女还是具有继承权的。


误区八:只要做婚前财产公证家产就与配偶无关 再婚者即使进行了婚前财产公证,也不意味着一方去世后,什么都不能给配偶留下。因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后,可以说婚前财产那部分属于个人财产。其配偶作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一方的个人财产。



最新修订:2024-02-19
i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律师输出信息后梳理整合生成,文字可能源于人工智能模型,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请酌情参考。

查看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