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人
民法院对北京首起因
婚前财产公证而引发的
赠与合同纠纷案做出判决,法院驳回原告要求被告履行
赠与合同的请求。该案原告王女士在
起诉书中说,自己和赵先生曾是“朋友关系”,1998年,双方签订了一份
赠与协议,赵先生将自己的一套两居室住房赠与她,并在
公证处进行了公证,但是至今赵先生仍没有履行这份赠与协议。王女士请求法院判令赵先生履行赠与协议,并且办理该房的
产权过户手续。而赵先生辩称,1996年,他和王女士通过本市一家婚介机构相识。一个月后,二人便开始商量
结婚。但是不久后他发现王女士并不是真心要和他结婚。他说,曾在
民政部门工作过的王女士称自己就能
领结婚证,于是他就相信了。但是王女士前后办了两个假的
结婚证骗他,一个没有钢印,一个证件序号是0001,都被他识破后,王女士和他摊牌说:“想办真的结婚证,你就先把房子公证,作为我的
婚前财产。”于是,赵先生将一套两居室住房赠与未婚妻王女士,并进行了婚前财产公证。1998年,王女士又办回第三张结婚证,赵先生以为这张是真的。但是在一次吵架中,王女士却对他说:“以前的结婚证全都是假的,房子已经公证了,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之后,由于两人矛盾不断加深而最终分手。赵先生认为,自己与王女士的赠与协议是有条件的,已说明是
婚前财产协议,那么二人既然没有婚姻关系,协议就不能成立。法院认为,该公证协议是以协议双方办理
结婚登记手续作为公证实质要件存在的。该公证虽约定经公证后有效,但按照双方公证协议所使用的词句、有关条款及此次公证的目的、婚前财产约定的通常习惯做法,法院推定该公证的真实意思非单纯赠与行为,而是以双方婚姻作为实质附加条件的含有赠与行为的婚前财产约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附条件的
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由于双方
当事人至今尚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致使该协议无法生效并实际履行。故原告以
涉诉公证系单纯
赠与公证,并以此为由要求被告履行赠与及
过户义务,没有法律依据。据此,法院驳回原告要求被告给付赠与住房并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的请求。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