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关于在除斥期间属于
抗辩权吗这问题,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
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例如《
继承法》规定,
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的二个月内不作出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里的二个月就是除斥期间。在
民法上,因时间的经过而影响权利的
存续或行使的,主要有消灭时效(中国称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关于诉讼时效,中国《民法通则》及有关特别法都有比较完整系统的规定,人们对此十分熟悉。而关于除斥期间,立
法规定就相对较为分散了,加之其与诉讼时效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司法实践中人们常常将除斥期间误认为是诉讼时效,而实际上,两者在立法宗旨、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续的期间,
债权人在此期间不
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可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如《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否则视为放弃,两个月即为受遗赠权的除斥期间。[1] 《德国
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 除斥期间(德Ausschlussfristen),是指法律规定或
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权利预定的
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则权利当然消灭,故又称为权利预定存续期间,即预定期间。除斥期间是学理名词而非法典名词,在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尚无除斥期间或预定期间的专门用语。 在民法理论中,根据民事权利作用的不同,通常将民事权利分为支配权、请求权、
形成权和抗辩权。除斥期间仅适用于形成权。形成权概念的建立,是法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它由德国学者赛克尔(Secke·D于1903年正式指出。所谓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单方面的意思表示,使民事
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如追认权、解除权、
撤销权、
抵销权等。各国民法对许多形成权均设有预定期间的限制,一经届满,这些形成权即告消灭。但并非所有形成权都设有除斥期间限制,法律对形成权是否设定除斥期间以及期间的长短,通常以立法上的利益衡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