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团伙诈骗所涉及的量刑策略,需要全面考虑诸多因素来进行主观判断,而初次犯罪行为仅仅是其中之一被法律予以斟酌的事实。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明文规定,倘若公民实施了欺骗他人将钱财或物品转移到自己手中的行为且所得财物的价值达到一定金额,那么将会受到最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审判,同时还可能被要求承担缴纳罚金的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诈骗所得之物的价值较高或是属于其他更为严重的情节,则可能面临最高三年至十年以下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还要被判处罚款的处罚。
可是若是因为团伙作案导致犯罪数额尤其庞大,或者含有其它特别严重的情节,那么犯罪者可能需要接受十年乃至无期徒刑的判决并且可能遭受罚金或没收全部个人财产的附加刑罚。
在团体诈骗案件中,对于初次犯罪的人员来说,只要能够诚实地交代所有罪行,努力寻找并归还给受害人损失的财产,以及具有立功等良好表现,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获得法律的宽大处理。
最终判决的具体服刑期限,通常会以诈骗的数额大小、参与团队的具体角色和犯罪情节的严重性等多重因素为主要参考依据做出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