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年龄未满十八岁者被判定为未成年人。
如果未成年人为犯罪行为者,法律将对此类犯罪人员采取从轻或者减轻处置的原则以示关怀。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未成年人心智发展、认知能力等诸多方面尚未完全臻于成熟,展现出很强的塑造性和改良力。
然而,从轻或者减轻的幅度需紧密结合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及未成年人个人特性等多方面因素予以综合考量确定。
例如,在涉及故意杀人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犯罪意图深度、犯罪手法的残忍度等均会对裁决从轻或减轻的最终程度产生重要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引导、情感启发、积极拯救的方式,助其重返社会并获得新的生活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