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行《民法典》体系下,对于违约金的金额上限并未设定明确的法定标准。
实践中,关于违约金的具体数额往往是由各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在合同文本中予以约定。
然而,若所约定的违约金与实际损失相差悬殊,过高的部分当事人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适当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称的“过高”,通常是指违约金的总额超过实际损失的比例高达 3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将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如实际损失情况、合同履行状况、当事人在整个事件中的过失程度以及当事人对未来可得利益的期待等,依据公正、公平及诚信原则进行衡量和判断,最终作出裁定。
总而言之,在确定违约金时,必须始终坚持公正合理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