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专题 > 交通事故专题 > 交通肇事专题 > 肇事逃逸如何界定

肇事逃逸如何界定

肇事逃逸如何界定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而交通肇事所致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定罪条件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2024-10-04 12:18:08 已帮助1199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肇事逃逸如何界定
在严格而严谨的法律定义中,肇事逃逸即指在交通事故已经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在明白自己已经造成了这样的后果之际,为了规避法律责任而故意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这一行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责任人必须在主观意识上明确知道事故已经发生;
其次,他们必须在客观行动上确实采取了逃离现场的行为。
举例来说,如果责任人没有停车进行必要的检查、没有对现场进行妥善的保护、没有及时向警方报告事故情况、也没有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等等,都可以被视为肇事逃逸的行为。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不会被判定为肇事逃逸。
例如,如果责任人因为需要及时救助受伤人员而不得不暂时离开现场,并且在之后能够迅速返回或以其他合法方式向警方报案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被视为肇事逃逸。
总而言之,对于肇事逃逸的界定,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故的具体情况、责任人的主观意图以及他们的客观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