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商标侵权且赔偿金额低于1万元人民币的情况下,法院通常会结合以下多种因素来权衡并最终确定具体赔偿额:一方面,法庭需要充分考量侵权人所获取的侵权所得收益。
倘若能够精确地掌握到侵权人的非法经济来源,无疑将会成为审判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原告即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必不可少。
这个范围应当包含因为商标侵权而引发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企业形象受损等各种形式的经济损害;此外,商标许可使用费用的适当倍数亦可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若通过上述种种方法依然无法准确得出赔偿数额,那么法院将针对侵权行为的属性、持续时间、产生的影响以及商标的知名度及维权所需的相应合理开支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依照法律规定,在此基础上,需在法定赔偿范围内依据对侵权行为的恶意程度及造成的负面冲击等因素,酌情裁定出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赔偿金额,通常情况下,这个金额会在1万元人民币以内得到合理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