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业运营中涉及到的销售侵权商品的行为,一般并不构成诈骗罪,而可能被认定为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即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在法律层面,对于此类犯罪行为的立案追诉,其衡量依据不仅仅在于销售金额的规模大小上。
根据相关规定,若销售者明知所售商品为假冒注册商标的伪劣产品,且销售额达到人民币五万元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即使销售金额未达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总和已经超过人民币十五万元的,同样会被视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进行定罪处罚。
另外,如果销售侵权商品的行为同时满足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例如通过欺骗性的手段使得购买者产生误解,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财产遭受损失并从中获利等等,这便有可能构成刑事责任更为严重的诈骗罪行。
但在具体的案件处理过程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如何量刑,都需要全盘考虑案情的诸多因素,方能作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