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薪酬结构中,绩效工资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其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如若未能发放绩效工资,则可能会被视为工资拖欠行为。
依据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各个雇主都有责任依照劳动合同条款以及国家颁发的相关规定,保证按时、足额地向每一位劳动者支付报酬。
倘若在劳动合同或者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中已经明确规定了绩效工资的发放条件及标准,并且劳动者已经完全符合这些要求,但雇主却仍然故意拒绝发放绩效工资,那么这样的做法便已经构成了工资拖欠行为。
在此类事件发生时,劳动者首先应尝试通过与雇主进行友好协商来解决问题。
若协商无果,他们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提出申诉,或者主动申请劳动仲裁。
务必要妥善保存所有与工作绩效有关的证据,例如绩效考核表格、工作成果记录等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