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罪中,3000元属于数额较大范畴,依照刑法应当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处罚措施。
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区分自然人诈骗和法人实体以单位名义进行的诈骗两种情况分别予以规定:
首先,对于自然人罪犯而言,其诈骗公私财物价值金额达到五千元至两万元,即可视为符合立案条件;
其次,若犯罪主体为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且以单位名义行骗,所得赃款归属单位所有时,诈骗金额要求达到五万元至二十万元方可进行立案侦查。
关于诈骗罪的成立要素,则包括如下几点:
一、行为人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实施虚假信息误导受害者的行为,该行为须在内容上让对方理解错误,并促使其做出行为人期望的财产处分决策;
二、受害者在受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形成或保持了错误的认知状态;
三、受害者基于错误认识而作出财产权属处分;
四、行为人口头上声称或实际取得不当得利的行为;
五、受害者因此遭受财产损失的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