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行为中,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虚假产品销售活动无疑属于犯罪行为。
经销商一旦制造和销售虚假或伪造的品牌产品,不仅侵犯了相关知识产权,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关于欺骗性消费的法律条款。
对应地,存在遭受消费欺诈风险的消费者可以依法要求经销商退货并赔偿购货款三倍以内的金额。
另外,对于那些明知所出售的货物为假冒注册商标仍持续销售的经销商,如果其所获非法收入达到一定数额或具有其他较为严重的情节,则很可能被判定为非法制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
具体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此类应受惩罚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需要接受并处或单处罚款;
若非法获利数量巨大或者存在其他极其严重的情节,将会面临刑期高于三年但低于十年的判决,同样需要接受并处或单处罚款。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