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取保候审,乃是一项刑事司法程序中常采用的强制性手段之一,旨在赋予那些被指控犯罪之人或被告有机会在无需接受监禁或者羁押的状态之下,继续等待法院审理并作出最终判决。关于这一程序的具体操作流程,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申请阶段:此环节由涉嫌犯罪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系亲属以及辩护律师向有关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递交正式申请书;
其次,审查阶段:上述机关将对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审查,以确定该申请是否满足取保候审的基本条件;
第三,担保阶段:通常情况下,申请人需要通过缴纳保证金或者寻找保证人的方式来提供担保,以确保嫌疑人能够随时听从传唤,按时出庭受审;
第四,签署保证书阶段:在获得批准之后,嫌疑人必须签署一份保证书,明确承诺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例如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等等;
最后,执行阶段:一旦法院或公安机关做出了取保候审的决定,便会立即启动执行程序,确保取保候审得以顺利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