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借款并取得相应授信后,若存在长期拖欠还款或恶意拒绝还款的行为,并且额度已超越法定上限,那么此刻便已经构成了涉嫌金融欺诈的违法行为,面临着被各大网络借贷机构递交法律诉讼并送上被告席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对于被指控的被告人来说,遭受到法律制裁似乎已经成为无可避免的未来。
诚然,在法律领域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是涉及到金融与经济方面的问题,自然没有白吃的午餐可言。
针对此类借款纠纷案件,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严苛措施如下:
首先,当事人如未履行法院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将会面临法院强制执行的严厉惩戒,包括查封其银行账户、强制扣划账户内的存款以及查封和拍卖房产等各类资产。
其次,如果法院通过上述一系列强制执行手段仍无法实现法益保护,那么处于失信状态的被告人将纳入国家信用体系的“黑名单”之中,这意味着他可能失去搭乘民航班机、高速列车等交通工具的资格,同时后续的信贷业务也将受到极为严重的阻碍。
再次,被告人可能因拒绝执行判决、裁定而被法院采取罚款、拘留等刑事司法措施。
最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的明确规定,倘若被告人具备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能力但却予以抗拒,且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