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受到亲戚欺骗的状况时,我们首先应该尝试与对方进行协商处理,如若协商未果,我们可依据相关证据向警方报案。
在此要明确的是,诈骗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任何单位及公民都有权且有义务对违法犯罪的事实或嫌疑人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在涉及诈骗案件的情况下,应选择距离事发地点相对较近的公安部门报案,如果涉案金额还未达到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然而,若已达到立案标准,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若受害者的近亲表示谅解,通常情况下可不视为犯罪行为。
若确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处理方式亦应酌情予以从轻考虑。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诈骗公私财物,尚未构成犯罪的,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为严重的,将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而对于构成诈骗罪的情形,其量刑标准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数额较大的,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诈骗公私财物五十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