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保释期限,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其最长时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2.保释主要包括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两大类型。
对于同一宗罪行的嫌犯或被告,法官不能同时采纳这两种保释方式。
同时,保释金的数额通常不应低于一千人民币,只有当保释期间未出现任何违法行为的情况下,才可以免于被追缴的命运。
下面列举了几种适用保释的条件参考:
(1)对可能被判处短暂自由限制、短期监禁或者独立执行并科罚金等处罚的案件;
(2)对可能被判处长期监禁,而采用保释措施又将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威胁的案件;
(3)根据法律规定应予逮捕,然而由于犯罪嫌疑人身患重病,或者正处于孕期、哺乳期的妇女,不适宜进行逮捕的案件;
(4)已经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讯问、审查后,发现需要逮捕但证据尚显不足的案件;
(5)已经被逮捕并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无法完成案件审理工作,且采用保释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案件。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