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专题 > 损害赔偿专题 > 名誉毁谤专题 > 如何去判断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

如何去判断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

鉴于文学及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复杂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27条根据具体情境做出了区分规定:其一是行为人创作完成并公开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以真实人物或特定主体为描绘对象;另一种则是行为人发布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并不针对特定个人进行描写。换言之,若行为人所发布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在情节设定上与某特定个人存在关联,尽管未明确指出其身份信息,也不应将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个体进行直接对应,从而判断其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因此,判断某作品是否没有针对特定个体进行描述,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该作品是否指明了实际存在的姓名,而是要从事实本质出发,审慎评估该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是否具有合理性,并且真正意义上指向现实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真实个体。《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最新修订:2024-04-06
i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律师输出信息后梳理整合生成,文字可能源于人工智能模型,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请酌情参考。

查看更多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