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专题 > 刑事辩护专题 > 强制措施专题 > 哪些情况下能采取强制措施

哪些情况下能采取强制措施

所谓的强制措施就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是咱们国家的法律执行机关人民法院,为了确保我们的刑事案件审理能够高效顺畅地进行下去,针对那些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为了在某个时间段里短暂地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或者说是剥夺他们部分人身自由的一种硬性规定。
具体来说的话,这种强制措施包括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这几种形式。
你要是仔细研究下这些措施,会发现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要求都是各有差异的,就比如取保候审这个例子吧,要让被告人获得这个待遇,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被告人涉案后可能会被判管制拘役或者单独使用附加刑法;
第二个条件就是被告人犯案之后预计可能的刑期是有期徒刑以上,但是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危害隐患;
第三个条件就是被告人有严重的疾病、生活自理存在困难,或者说他刚刚生了孩子正在哺乳阶段,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也不会导致社会产生什么不安定风险;
最后一个条件是被告人案子已经审到终点了,期限已经差不多到了,必须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才能结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最新修订:2024-03-24
i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律师输出信息后梳理整合生成,文字可能源于人工智能模型,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请酌情参考。

查看更多
信得过的好律师 包同贺律师擅长:债权债务、刑事辩护、交通事故
咨询律师
更多
更多
包同贺律师

帮助人数: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