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认债务有效性和可转移性,要确保债务是真实存在且不与人身密切相关的,比如劳务债务就可能不可转移。
(二)区分债务转移类型,若想原债务人脱离债务关系,可选择免责的债务转移,但要和第三人达成协议并经债权人同意;若想第三人加入共同承担债务,选择并存的债务转移,达成协议后通知债权人即可。
(三)签订书面协议,债务人与第三人要在协议里明确转移的债务范围、金额、履行方式等重要内容。
(四)及时和债权人沟通,免责的债务转移需取得债权人同意,并存的债务转移需通知债权人,若债权人不同意免责的债务转移,转移不发生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条规定,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