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帮助犯得综合好多方面的因素。
从主观方面来讲,帮助犯得有帮助别人去实施犯罪的故意,也就是说他得清楚自己的行为能给别人犯罪提供便利,然后还积极去做这样的事。
再看客观行为方面,帮助犯实施了对犯罪实行有帮助的行为,像提供犯罪用的工具,给指出犯罪的地点,帮着把犯罪过程中的障碍给排除掉等等。
并且,这种帮助行为和犯罪结果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能对犯罪的完成起到推动作用。
比如说给盗窃犯提供盗窃工具,让盗窃行为能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这种情况就有可能构成帮助犯。
可要是仅仅是平常的生活中的帮助行为,和犯罪行为没啥关系,那就不能构成帮助犯。
总而言之,要认定是不是帮助犯,就得从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它们和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等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去考虑和判断。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律师输出信息后梳理整合生成,文字可能源于人工智能模型,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请酌情参考。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需要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帮助犯罪行为人逃跑的,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罪情节严重的还会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一般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存在严重情形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属于行为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就构成本罪。
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一般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存在严重情形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属于行为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就构成本罪。
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一般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存在严重情形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属于行为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就构成本罪。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