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承担刑事责任,即涉嫌诽谤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只要达到捏造事实和情节严重的,即可追责。在微博上所骂的某某人有无勾引过男人,是判定是否捏造事实的关键。如果李女士朋友的行为纵使有捏造事实的情形但情节不算严重,可不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承担治安管理处罚责任,即行政拘留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李女士朋友捏造了某某人勾引男人的事实,则应当据此予以行政拘留和罚款处罚。
第三、民事侵权责任,即赔偿损失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该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对此,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因此,你朋友最起码要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精神抚慰金等民事责任。
这就是对辱骂他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的回答,希望对您有 帮助
还有其他疑问,点击“咨询我”进行咨询,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咨询。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律师输出信息后梳理整合生成,文字可能源于人工智能模型,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请酌情参考。
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不需为侮辱他人行为承担法律责任。16至18岁未成年人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但应减轻处罚。若侮辱行为未达到犯罪程度,父母应做好教育工作。侮辱罪是侵犯他人人格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未达犯罪标准的侮辱或诽谤行为应受行政拘留或罚款处罚。
通过刑事处罚来承担刑事责任,强制猥亵侮辱罪的量刑,一般在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如果情节恶劣的量刑在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如果猥亵的对象是儿童,那么需要从重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对象不仅是妇女,还有男性。
恶意辱骂他人将承担法律责任。侵犯名誉权需赔偿损失;无特殊情况,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受行政惩处;情节严重或构成侮辱、诽谤罪者,将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请保持言辞文明,尊重他人权利。
若通话中有人使用恶劣言辞谩骂,构成侮辱行为,按法律规定,应受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处罚;情节严重者,处五日至十日拘留及五百元以下罚款。公然电话辱骂属严重行为,可能构成侮辱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若未成年人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诽谤,处理方式因年龄而异。未满16周岁的,若未构成刑法上的犯罪,由家长教育管束;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首次不处罚,再犯则按治安管理处罚减轻处理。侮辱罪是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包括使用暴力等手段公开贬低他人,犯罪者将受刑法制裁。非犯罪行为者也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拘留和罚款。
未成年辱骂他人,若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16周岁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16-18周岁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未构成犯罪的辱骂行为,16周岁以下侵犯名誉权,由父母教育引导;16-18周岁首次无需处理,再次发生则按相关法规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可考虑减轻处罚。
若未成年人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诽谤,处理方式因年龄而异。未满16周岁的,若未构成刑法上的犯罪,由家长教育管束;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首次不处罚,再犯则按治安管理处罚减轻处理。侮辱罪是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包括使用暴力等手段公开贬低他人,犯罪者将受刑法制裁。非犯罪行为者也会受到行政处罚,如拘留和罚款。
根据相关法规,通过微信朋友圈侮辱、恶意攻击或侵犯他人是违法的,可能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多次发布不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或公开侮辱、编造虚假事实污蔑他人,同样会受到相应处罚。请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
根据相关法规,通过微信朋友圈侮辱、恶意攻击或侵犯他人是违法的,可能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多次发布不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或公开侮辱、编造虚假事实污蔑他人,同样会受到相应处罚。请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
使用微信侮辱和诽谤他人,违反法律法规,会受到公安机构的治安处罚。具体惩戒措施包括:最长五天的行政拘留或最高五百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处五天至十天的行政拘留和最高五百元罚款。请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