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专题 > 刑事辩护专题 > 暴力犯罪辩护专题 > 故意伤害罪和杀人未遂有什么区别

故意伤害罪和杀人未遂有什么区别

故意伤害罪和杀人未遂有什么区别
暴力犯罪是我国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十分突出的犯罪现象。由于国际恐怖活动的影响,海外黑社会组织向祖国大陆的不断渗透。国内暴力犯罪活动也日趋严重。运用法律手段遏制、预防暴力犯罪,特别是严重暴力犯罪,是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环节。在中国,暴力犯罪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破坏社会治安的行为,是中国刑法和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2024-02-24 13:57:37 已帮助4070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杀人未遂和故意伤害罪区别
 所谓故意伤害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

  所谓故意杀人(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对于杀人未遂和故意伤害罪区别的相关内容,从上述两个罪的特征来看,两罪的相同点:

  一是行为结果相同。两种犯罪在客观上,都对被害人造成了伤害,但都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二是罪过形式相同。两罪行为人实施犯罪,在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都是故意,都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三是犯罪主体相同。两罪行为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任何具有法定年龄,任何具备责任能力的公民都可成为两罪的主体。由于上述相同点,二者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一、侵害的客体不同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因此,伤害自己的健康,一般不认为是犯罪。所谓侵害他人的健康,就是对人体组织完整性的破坏或对人体器官正常机能的破坏,但是,只有给他人造成肉体上的暂时的痛苦或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刺激,不能认为是侵害他人健康;而故意杀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二、犯罪的目的不同

  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只想伤害他人使其健康受到损害,并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对被害人的死亡,属于过失;而故意杀人(未遂)罪,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和杀人既遂是一致的,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剥夺他人的生命,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杀人未遂,即死亡的结果所以没有发生并不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故意的内容的改变,只不过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某种原因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因此,区别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未遂)罪,不能单纯地看行为结果。如果行为人主观心理是追求他人死亡的目的,虽然没有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不能认为是故意伤害罪,而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罪。

  三、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

  故意伤害未遂不为罪;而故意杀人未遂构成犯罪。即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查看更多
信得过的好律师 包同贺律师擅长:债权债务、刑事辩护、交通事故
咨询律师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包同贺律师

帮助人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