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都存在过错或恶意,其行为均具有违法性。
2、行为人均以侵占他人财产或获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为追求目的。
3、行为人都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
4、行为人非法目的的实现都有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诉讼的合法外衣被行为人恶意利用。
二、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频繁,社会投资风险加大,近年来虚假诉讼成为不法分子“漂白”“淘金”的一种惯用伎俩。从简单的逃避债务、逃避法院执行,到变相套取合伙人资产,将抽逃出资行为“合法化”等,以达到节省费用、稀释债务、转移财产等其他非法目的。
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比如虚构借款、签订假合同、伪造证据材料、假倒闭、假离婚等,大多数虚假诉讼是在亲属、夫妻、同学、朋友之间串通,但已有逐渐演变为威胁、贿买作假证之势。虚假诉讼多发于民间借贷、项目工程建设、破产清算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等几类案件当中。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律师输出信息后梳理整合生成,文字可能源于人工智能模型,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请酌情参考。
虚假诉讼罪立案的标准是用虚构或者捏造的事实提起了诉讼,只要对司法秩序造成了妨碍或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可以立案、侦查。但是如果只是虚假诉讼,并没有造成妨碍或者严重损害,不构成犯罪。
一是虚假诉讼罪限于“无中生有型”虚假诉讼行为。二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包括特定“隐瞒真相”的行为。三是虚假诉讼罪包括“单方欺诈”和“双方串通”两种类型。四是虚假诉讼罪适用于民事执行程序。
1、自然人犯虚假诉讼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自然人的处罚追究责任。
对于虚假诉讼罪,暂时尚未有司法解释进行详细规定。另外,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刑事犯罪,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情况,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公安机关对虚假诉讼不立案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复议,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受害人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不服的,申请复议的时间是7天,公安机关要在收到复议后的30天之内做出最终决定。关于虚假诉讼公安不立案怎么办,可以参考如下相关内容。
虚假诉讼不是必须法院移交的。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虚假诉讼案件过程中,发现人民法院审判、执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可以将线索及相关材料移送反渎部门处理。关于虚假诉讼罪必须法院移交吗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虚假诉讼罪立案的标准是用虚构或者捏造的事实提起了诉讼,只要对司法秩序造成了妨碍或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可以立案、侦查。但是如果只是虚假诉讼,并没有造成妨碍或者严重损害,不构成犯罪。
1.时间范畴不同:虚假诉讼罪,是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为。诈骗罪,是在民事诉讼以外的行为。2.主观目的不同:虚假诉讼罪,是为了获得非法民事利益。诈骗罪,具有直接获取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等等。3.侵犯的客体不同:虚假诉讼罪,是侵犯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诈骗罪,是侵犯他人公私财物所有权。
虚假诉讼罪立案的标准是用虚构或者捏造的事实提起了诉讼,只要对司法秩序造成了妨碍或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可以立案、侦查。但是如果只是虚假诉讼,并没有造成妨碍或者严重损害,不构成犯罪。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关于虚假诉讼与诈骗的区别有哪些的问题带来帮助。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