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情节来讲,交通肇事导致的损害后果并非极为严重,像不会出现多人死亡这种特别重大的伤亡情形。
从主观意识方面而言,肇事者是出于过失,而非故意为之。
依据刑法规定,倘若肇事者能积极赔付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损失,获得他们的谅解,同时认罪认罚,并且也满足缓刑适用的其他常规条件,比如不存在再犯罪的危险等,那么法院就有可能判处缓刑。
在缓刑考验期内,肇事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比如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听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报告自身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若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必须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一旦违反这些规定,缓刑就可能被撤销,进而执行原判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