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户口不能够继承乡村宅基地。 我国的《继承法》中所列遗产的范围中有房屋。所谓房屋的继承是指被继承人丧命后,其房屋归其遗愿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所有。因此,只有被继承人的房屋具有合法产权才能被继承。 公民的房屋隶属个人的合法财产,按照我照继承法的限定是能够继承的。不论是乡村村民,还是城市户口的公民,都能够按照继承洪法的限定享受继承权,并且有权按照个人的意愿处置个人所有的房屋,即 城市户口的公民能够继承乡村房屋。 但是城市户口的公民在继承乡村房屋时还要受到土地法的限制。城市公民只能继承乡村宅基地上的房屋,而对支撑此房屋的宅基地是不能够作为遗产继承的。根据前述《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定,宅基地是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人员身份而享有的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无须交纳任何土地花费即可获到,是一种福利性质的,通常来讲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隶属公民个人财产,能够继承。 对于所继承的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问题,实践中通常分情况处置。如果继承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符合宅基地申请要求的,能够经准许后获到被继承房屋及其宅基地;如果不符合申请要求,则能够将房屋卖给本村其他符合申请要求的,如果不愿出卖,则该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扩建,待处于不可寓居状态时,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要回。继承人如果是城市居民,比照上述不符合宅基地早申请要求的情形处置。也就是说,按照法律限定的地随房走的原则, 城市居民能够基于房屋所有权而继续使用宅基地,但是不得进行翻建、改建、扩建等。
2019-01-30 15:3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