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裁判案例> 其他合同

民间借贷纠纷,一审败诉,二审改判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情简介 上诉人王XX因与被上诉人尚XX、原审被告李XX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2017)鲁0203民初52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8年7月3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上诉人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改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事实和理由:一、一审判决认定错误,与事实不符。1、被上诉人在一审诉状中明确表示,上诉人于2012年12月8日向其借款20万元,被上诉人于当日向上诉人支付了约定的借款。在2017年9月20日一审开庭时,被上诉人临时变更为2013年8月8日、2013年11月25日上诉人分两次向被上诉人借款,被上诉人分别于当日向上诉人支付借款后,上诉人于2013年12月8日向被上诉人出具借条。但被上诉人出具的借条落款时间明确为“2012年12月8日”,被上诉人说法前后矛盾,与事实明显不符。2、被上诉人提供的借条上已经出现过一次修改,即划去了“作为****股本金”的字样。退一万步讲,如果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真的存在上述借款,连借款原因被上诉人都审核的如此认真,让上诉人划掉该字样,借条落款时间如此重要的问题出现错误,被上诉人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现,没有让上诉人修改,明显不符合常理。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存在多笔资金往来,一审法院无视上诉人证据,凭借一张漏洞百出的借条,径行认定被上诉人前后矛盾、不符合常理的说法,明显错误。二、从被上诉人账户流转向上诉人账户的款项均用于********公司的运营。2013年8月8日、2013年11月25日被上诉人向上诉人的转账是用于**********公司业务,而且早已还清。一审认定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存在民间借贷关系,系认定事实错误。1、被上诉人一审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是不完整的,经过删减的。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均为********公司的股东,上诉人有证据证明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的银行账户用于*********公司收付款项。被上诉人微信聊天中提出的欠款是公司业务,而非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的民间借贷。2、2013年4月19日至2014年2月28日,由上诉人银行账户转至被上诉人银行账户的金额就有41万元。如果按照一审法院的认定逻辑,上诉人不仅还清了所谓的20万元借款,被上诉人反而还欠上诉人21万元。三、本案实际上是被上诉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上诉人遗失的欠条草稿,捏造借款事实,涉嫌虚假诉讼行为。应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移送公安机关侦查。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应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被上诉人辩称:1、上诉人以资金周转为由向被上诉人借款,被上诉人按照约定向上诉人支付借款,共计20万元。对此上诉人向被上诉人出具借条,确认借款事实,且双方微信聊天记录证实上诉人承认该借款事实,并称暂无能力还款,承诺想办法还款,上述银行转帐记录、借条、微信聊天记录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足以证实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关系的事实。因此,本案借贷关系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上诉人应承担还款义务。2、上诉人系以个人名义出具借条,且该借款亦转帐其个人账户,为上诉人个人借款。另外上诉人在微信聊天记录中承认借款事实,并想努力进行偿还。综上,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成立,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 办案经过 接受委托后,对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之间的多个银行账户的转账记录进行整理,对涉案公司的财务会计账簿进行统计,发现涉案的20万元并非借款,而是双方为了公司经营而支付的租金、管理费用。通过两次开庭,最终法庭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被上诉人的起诉。 案件结果 一、撤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2017)鲁0203民初524号民事判决民事判决; 二、驳回尚XX的诉讼请求。 律师说法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


其他其他合同案例:

下载本案例

基本信息

裁判日期:2018/09/19 星期三 16:00:00

审理法院: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标      的:200000元

参与本案的律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4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