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罪

您的位置:首页 > 办事直通车 >金融服务>网络欺诈 > 网络诈骗罪
网络诈骗罪

网络诈骗罪

“网络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实质上构成诈骗罪。下面,律图为您带来网络诈骗罪的相关内容。

2023.09.04 425714人阅读
1

网络诈骗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应予以立案追诉

查看全文 >>
2

网络诈骗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

查看全文 >>
3

网络诈骗罪如何判刑

网络诈骗属于诈骗罪的一种,可参照诈骗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惩罚:

参照《刑法》 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 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查看全文 >>
4

网络诈骗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

查看全文 >>
5

网络诈骗罪要判多少年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查看全文 >>

网络诈骗罪相关百科

  • 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21世纪以来猛增的诈骗案例,此类诈骗行为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因此破案难度高于普通诈骗,立案标准也有所不同。那么网络诈骗案的立案标准…

    2023.09.21 33385人阅读
  • 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的行为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常见的,前段时间网上传的如火如荼的女大学生被骗一案就是典型的电信诈骗的行为,那么大家对电信诈骗了解多少呢?律…

    2023.09.21 228040人阅读
  • 虚假广告罪

    虚假广告罪

    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虚假广告的…

    2023.09.17 350940人阅读

网络诈骗罪相关咨询

我遇到一起黄金诈骗了?

许善明

许善明律师 最近回复:

带上你身份证及被诈骗证据,到当地派出所报柔

向我提问

被诈骗了诈骗犯不还钱咋办?

蒋淑娜

蒋淑娜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有报警处理吗?

向我提问

网络上被开户算违法吗?

牛振平

牛振平律师 最近回复:

在网络上被开户是否违法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看是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信息开户,被威胁开户还是合法合规的网络开户操作。

向我提问

以还钱为理由继续借钱,这算是诈骗吗?

李长青

李长青律师 最近回复:

回答: 以还钱为理由继续借钱可能构成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并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分析: 在判断以还钱为理由继续借钱是否构成诈骗时,需要从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主观意图是判断诈骗罪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在借钱时就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是以虚构的理由继续借钱,这种情况下可能构成诈骗罪。例如,在【(2021)沪01刑终277号】案件中,法院认定被告人曹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其次,客观行为方面,行为人是否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来获取借款也是判断的关键。如果行为人以虚假的理由,如虚构还款能力或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来借钱,这种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诈骗。例如,在【(2021)鲁06刑终12号】案件中,法院认定被告人金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此外,实务分析中也指出,借贷诈骗与民间借贷的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方式。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而正常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通常具有归还的意图,只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及时还款[[6]]。 综上所述,以还钱为理由继续借钱是否构成诈骗,需结合具体案情,重点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并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向我提问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5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