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不具备成立的要件,即不成立。合同的不成立,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一人自行订立合同;
2、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未形成要约、承诺的合致;
3、合同的客体不确定;
4、要物合同未履行物的给付……
查看全文 >>
2
合同不成立因没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为前提,故不存在履行合同的责任,更不存在违约责任。但在债权法上当事人间并非不产生任何权利义务关系。
一方在合同订立中或合同成立后、生效前的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合同不成立、不生效、或生效后被撤销、或被宣告无效,从而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是指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有的义务,而使另一方当事人信赖的利益受损失,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由此
可见,在订立合同中,假使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导致合同不能成立,则当事人就构成了缔约过失。
缔约过失主要表现形式: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泄露或不正当使用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
密;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3
一、两者的法律含义不同。
无
效合同是指因不符合或违反法律要求的、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合同。无效合同是法律禁止订立的合同,它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不能对当事人产
生法律约束力。不成立合同是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合同是本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两者强调的内容不一样,不成立合同强调的是程序内容不合法,
无效合同强调的是实体内容不合法。
二、两者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
查看全文 >>
4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商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查看全文 >>
投诉/举报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合同不成立相关百科
-
生活中,合同的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往往就会要求合同的违约方给予一定数额的赔偿金来弥补其损失,说到赔偿金,大家知道赔偿金是怎么算的吗,赔偿金需…
2023.09.22
1069040人阅读
-
合同的不成立是指当事人未就合同的主要条款未达成合意,如未作出承诺,或未就法定的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达成书面的协议。那么,合同不成立有哪些…
2023.09.22
159071人阅读
-
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 那么,合同生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合同生效的时间…
2023.09.21
249844人阅读
合同不成立相关咨询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需根据不同情形妥善处理。
1. 用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合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计算时间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开始,到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截止。此规定旨在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保障劳动者权益。
2. 用工满一年未签合同的情形。此时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立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支付自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的二倍工资,以体现对用人单位不规范用工行为的约束。
对于劳动者而言,遇到此类问题,首先应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并补签合同。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
1. 诉讼费收取标准明确:不涉及财产分割或财产总额不超20万的离婚起诉立案,每件交50 300元。这是基本的收费区间,保障诉讼程序启动的基本费用支出。
2. 涉及财产分割有额外计算:财产总额超20万部分,按0.5%交纳。此规定体现了根据案件涉及财产数额合理收费原则。
3. 存在司法救助可能:特定情况下,如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符合条件可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4. 律师代理费另算:聘请律师需支付代理费,数额受案件复杂程度、律师经验和知名度等影响。
提醒:
不同离婚案件财产状况和复杂程度各异,具体费用及是否符合救助条件需准确判断,必要时可咨询进一步分析。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
1. 对于原告而言,立案后开庭不去,通常按撤诉处理。原因在于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此行为被视作放弃诉讼权利。比如在一些民事纠纷案件中,若原告无故不到庭,法院就会按此规则处理。
2. 对于被告来说,开庭不去,法院一般会缺席判决。即在一方当事人未到庭陈述、辩论时作出判决。不过,若被告有正当理由,像突发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要及时告知法院并提交证明,法院会视情况决定是否延期审理,比如因突发重病住院无法到庭,提交医院诊断证明后,法院可能会考虑延期。
3. 开庭作为重要法律程序环节,关乎当事人合法权益。
提醒:
当事人应重视开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务必提前与法院沟通并提供相关证明。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劳动仲裁立案后的结案时间存在两种情形。一般来说,需在45日内审结。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算,要在该期限内完成仲裁流程并作出裁决,确保仲裁效率,让当事人权益能及时得到处理。
1. 正常审结期限
正常情况下,45日的审结期限促使仲裁庭高效处理案件。在此期间,仲裁庭需合理安排时间,有序推进案件受理、调查取证以及组织庭审等程序,保障程序公正合法。
2. 延期审结情形
若案情复杂,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延期。需书面通知当事人,且延长期限不超15日。这种规定既考虑到复杂案件的实际需要,又防止案件久拖不决。
最长结案期限60日,能促使仲裁庭在保障公正的前提下提高办案效率。当事人应积极配合仲裁庭工作,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以便案件顺利审结。仲裁庭也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办案水平,确保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公正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