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查看全文 >>
2
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般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用人单位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劳动者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双方均表示不服,并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由于没有特别法律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法院受理案件的一般管辖原则,应当由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查看全文 >>
投诉/举报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不服劳动仲裁相关百科
-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或者由于工作原因死亡时,用人单位都必须给死亡者家属死亡抚恤金,也可以安抚家属的情绪,这在我国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大家知道死…
2023.09.22
565202人阅读
-
很多农民工一年以来在外面辛辛苦苦的工作,但是到了年底却不幸的遭遇到老板拖欠工资,这是让人非常愤怒的一件事情,为此很多农民工为了要回工资甚至…
2023.09.21
22657人阅读
-
今天小编就来为你介绍公务员法全文的有关知识,那么公务员法全文实施条例是什么,公务员法全文最新规定是怎样的,以及公务员法全文要如何解读,希望…
2023.09.20
319480人阅读
不服劳动仲裁相关咨询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仲裁期间相关费用能否要求补偿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1. 劳动仲裁方面,劳动争议仲裁不收取费用,也就不存在仲裁费补偿问题。不过,劳动者因仲裁产生合理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在符合法定情形时,比如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可要求用人单位承担。
2. 商事仲裁等其他类型仲裁中,仲裁费用一般由申请人预交,最终由败诉方承担部分或全部。对于当事人因办理仲裁案件支出的合理律师费等其他费用,若仲裁协议或仲裁规则有明确约定,或者法律有相关规定,可要求败诉方予以补偿。
建议在进行仲裁前,仔细研究相关仲裁规则和法律规定,明确可能产生的费用及补偿情况。若涉及费用补偿诉求,要注意收集和保留好相关费用支出的凭证,如交通票据、住宿发票等,以便在仲裁过程中能提供充分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一)确认公司劝退是否违法。若公司无正当理由单方面要求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二)查看公司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比如未足额支付报酬、未依法缴社保等,若有,员工可申请仲裁要求补偿或补缴社保等。
(三)准备好相关证据。像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以及公司劝退的通知或沟通记录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员工不服从安排被辞退是否有补偿,要依据具体情形判定。
1. 用人单位安排合理时,辞退员工无需支付补偿。合理安排是指符合正常工作要求、岗位调整等常规操作,且契合劳动合同约定与规章制度。比如基于生产经营实际需求对员工工作岗位进行的合理调整,员工若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属于合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这种情况下通常不用支付经济补偿。
2. 用人单位安排不合理时,辞退员工需支付赔偿金。若安排存在明显增加工作负担、降低薪资待遇、安排到不匹配岗位等不合理情形,员工有权拒绝。此时用人单位若以此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经济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建议用人单位在安排工作时确保合理性,员工面对不合理安排要积极维权。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1. 劳动仲裁通常需提供合同原件,它是证明劳动关系及约定权利义务的关键证据,证明力强。
原件能让双方的劳动关系等事实一目了然,是仲裁庭判断的重要依据。
2. 仲裁庭审案会查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与合法性。原件比复印件更能保证真实完整,能减少证据真实性方面的争议。
3. 若原件无法提供,像遗失或被对方扣着不给等情况,可找其他辅助证据,如工资记录、社保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这些证据形成证据链,仲裁庭可能会认可。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结论:
裁员赔偿流程的时长无固定标准,受多种因素影响,短则数天,长则可能数月甚至更久。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裁员时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案,这一环节时长因沟通和审批效率而异。确定裁员名单后要书面通知被裁员工,双方接着协商赔偿事宜。协商顺利时,签协议后按约定支付赔偿款,时间不定。若有争议,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从申请到出结果一般45日,最长不超过60日。若一方不服仲裁结果涉诉,那耗时会进一步增加。由于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各种因素干扰,所以整体时长难以确定。如果您遇到裁员赔偿相关问题,不确定具体流程和时长,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