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云凯律师 回复:在双方约定互不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况下,一般而言是否可以起诉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可以起诉的情形 约定无效 - 如果该约定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人合法权益,那么这个约定是无效的。例如,在一些涉及人身伤害的侵权案件中,双方私下约定互不追究法律责任,但该伤害行为已经达到了刑事犯罪的标准,此时这种约定因违反刑法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受害者仍然可以向法院起诉,追究加害方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 若约定是在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约定。比如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方威胁受害者签订互不追究法律责任的协议,受害者事后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该协议并要求赔偿。 存在新情况、新理由 - 即使有互不追究法律责任的约定,但后来出现了在约定时无法预见的新情况、新理由,导致一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那么受损害方也可以起诉。例如,在医疗事故纠纷中,医患双方达成互不追究责任的协议,但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发现因之前的医疗事故引发了新的严重并发症,且该并发症在协议签订时无法预见,此时患者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责任。 不可以起诉的情形 如果互不追究法律责任的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合法权益,且不存在可撤销的情形,那么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一般情况下不能再就相关纠纷向法院起诉。因为合同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双方达成的有效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例如,在一些普通的民事合同纠纷中,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了互不追究法律责任的协议,该协议合法有效,双方就不能再就该合同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