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只规定寄出日期限制,在现实中一般是三日寄回。
第八十四条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五百三十六条受送达人所在国允许邮寄送达的,人民法院可以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时应当附有送达回证。受送达人未在送达回证上签收但在邮件回执上签收的,视为送达,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如果未收到送达的证明文件,且根据各种情况不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视为不能用邮寄方式送达。
您好,关于判决书能邮寄送达吗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判决书可以邮寄送达吗
判决书可以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是指人民直接送达有困难时,将诉讼文书附送达回证交邮局挂号寄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它是人民通过邮政机构送达诉讼文书的一种送达方式,它凭借专业、快捷、经济、中立等优点已被当前多数基层人民所普遍采用。邮寄送达以当事人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为前提,以邮政机构专业、中立的送达方式做保证。
邮寄送达中存在的问题
人民的许多法律文书均通过特快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法律文书送达时间过长,送达方式不规范,送达回执不能及时返回,在邮件无法妥投的情况下邮件退回不及时。
“送达难”是近年来困扰人民工作的一大难题。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人民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法律文书。此后,人民的许多法律文书均通过特快专递方式邮寄送达,这一方式方便快捷,节省了审判资源,深受人民欢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法律文书送达时间过长,影响了办案期限。办案有审限规定,邮寄的法律文书如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均填写了准确的时间。如果送达时间过长,势必影响的审判活动。
送达方式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除受送达人本人外,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负责收件的人可以代收相关法律文书。但在具体送达过程中,有的代收人与受送达人没有一点关系,投递员仍将邮件交其代收。在受送达人与签收人不一致的情况下,送达人也没有注明签收人与受送达人之间的关系。有的收件人签名不规范,字迹潦草,投递人也没有在旁边注明签收人姓名。在基层,有些投递员为省事,直接把专递存放在村委会、学校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商店,致使投递的许多法律文书并未实际交付到受送达人手中。
送达回执不能及时返回。根据规定,邮政机构按照送达地址投递的,应当及时将邮件回执退回人民。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专递没有回执或回执不能及时返回,承办法官只有在网上查询,有时网上信息也没有及时更新,起不到专递送达应有的效果。
在邮件无法妥投的情况下,邮件退回不及时。根据规定,邮政机构按照当事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在五日内投送三次以上未能送达,通过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又无法告知受送达人的,应当将邮件在规定的日期内退回人民,并说明退回的理由。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投递员责任心不强,在邮件无法妥投时,没有将专递及时退回人民。
为切实解决在专递邮寄送达法律文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办案绩效,笔者建议:各基层人民要加强与邮政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完善管理制度,对邮件管理、交接等工作作出明确规定;邮政部门要加强对投递人员的培训,增强投递人员责任心,提高业务能力;制定操作流程,严格按规定投递,如:明确投递时限、投递人员应要求签收人出示其有效身份证件并在回执上填写证件的号码及其联系方式、投递员在邮件载明的送达地址未能见到受送达人时可以将邮件交给与受送达人同住的成年家属代收、未能送达的应当将邮件及时退回人民。同时,人民与邮政管理部门要相互强化责任,强化相关责任追究。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国家的一项利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百姓的医疗费用,那么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是如何规定的呢,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手术能报多少呢,快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安全事故是指在工作中突发的意外事故,是员工和企业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故。安全事故可以根据情况划分为不同标准,不同标准的赔偿是不一样的。那么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和依据到底是怎样的呢?又该怎么处理呢?下面律图小编来为大家详细解答。
工厂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就要立即抢救伤员,并且上报给相应的部门,这个时候相关部门就会派专人来对该次安全事故进行等级评定,看一下属于哪一种等级,那么大家知道安全事故等级该如何划分吗?下面律图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我们都知道,上班的时候安全第一,但是事实上特别是在工厂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频繁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工厂的管理者就要对劳动者进行赔偿,那么大家知道安全事故的赔偿标准是多少吗?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