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手房买卖定金数额由双方约定,但不能超主合同标的额20%,超出部分不算定金。
2.约定定金时,合同要写明“定金”,按房价算定金,比例控制在20%内。
3.合同里要约定好定金交付期限和方式。
4.买方付定金后违约,无权要回;卖方收定金后违约,需双倍返还,可减少纠纷。
结论:
二手房买卖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主合同标的额20%,超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明确定金相关内容可保障双方权益。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在二手房买卖中,定金数额需由当事人约定,不过上限是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不具备定金效力。为确保定金性质明确,合同里要写明“定金”字样。同时需根据房屋总价算出合理定金数额,把比例控制在20%以内,防止部分定金无效。合同中还应约定好交付定金的期限和方式等内容。若买方交付定金后不履行合同,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若卖方收受定金后不履行合同,则要双倍返还定金。明确这些内容,能让双方权益得到保障,减少纠纷。若在二手房买卖定金方面有任何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1.二手房买卖定金数额需由当事人约定且不能超主合同标的额20%,超部分不具定金效力。约定定金时,明确“定金”字样、控制比例、约定交付期限与方式等,能保障双方权益、减少纠纷。
2.解决措施与建议:
合同表述严谨,清晰写明“定金”,避免因表述模糊产生争议。
精准计算定金数额,依据房屋总价严格把定金比例控制在20%以内。
明确交付细节,在合同中详细约定定金交付期限与方式。
了解违约后果,买卖双方都要清楚不履行合同的定金处理规则,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分析:
(1)二手房买卖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有上限,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例如房屋总价高,定金也不能超该比例。
(2)合同中需明确写明“定金”字样来表明其性质,防止双方对款项性质产生争议。
(3)要依据房屋总价计算定金数额,并将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内,保证定金约定有效。
(4)合同内应约定好交付定金的期限、方式等内容,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5)若买方交付定金后违约不履行合同,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卖方收受定金后违约不履行合同,要双倍返还定金。
提醒:
在约定定金时务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比例,合同条款要清晰明确。不同二手房买卖情况各异,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一)明确合同中“定金”字样,如此能清晰表明款项性质,避免与其他类型的费用混淆。
(二)依据房屋总价计算定金数额,把定金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内,防止超过部分不具有定金效力。
(三)在合同里详细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方式等内容,让双方都清楚知晓权利义务。
(四)知晓违约后果,买方交付定金后不履行合同,不能要求返还定金;卖方收受定金后不履行合同,需双倍返还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专业解答在二手房交易中,卖方违约的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违约的程度。如果卖方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比如延迟交房或者房屋质量有问题,买方可以依法追究其责任。卖方可能需要赔偿房价差、已支付的费用等损失。此外,买方也有权选择解除合同。
专业解答二手房买卖中介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应尽的法律义务如何明确划分1. 对于履行合同前应提供的相关真实信息,负有不可推卸之责;2. 如明知故犯,故意隐瞒关键事实或提交不实资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3. 若委托事项未能得以全面落实,则不得对外主张按成交价格的1%向委托人收取报酬。
专业解答二手房交易中,买方违约应如何妥善处理在涉及二手房销售交易过程中的违约行为时,卖方有权通过向法庭提出诉讼申请,来强制要求买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且需依照原先签订的合同条款,继续完成整个交易流程。在此期间,法院将依据买方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证据,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审理与裁决。此外,卖方亦可根据实际违约情况,直接向买方索取一定金额的赔偿金或者按照既定标准计算出的违约金。
专业解答在合同条款中,若规定定金一律不得退回并不合乎法律原则。具体来说,倘若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任何非由双方当事人过失所导致的合约无法顺利进行;抑或是由于收取定金的一方自身原因而使得合同无法执行,那么此时定金理应予以退还。更为特殊的情况是,若因收取定金的一方自身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那么其不仅需要全额返还定金,还需按照双倍金额进行赔偿。
专业解答二手房屋买卖中尾款期限的制定策略在销售房屋并完成产权转移过程中的保证尾款方面,应该在签订购房合同时明确规定房屋总价值及其具体的支付方式、付款期限及若出现逾期支付时的相应违约责任。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房产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