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利用公司资本完成的发明,专利权人可能是单位,也可能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具体取决于发明是否为职务发明创造以及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无相关约定。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属于职务发明创造,此时单位拥有申请专利的权利,申请被批准后单位为专利权人。不过,若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通过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归属有约定,就按照约定来确定。而如果发明不是职务发明创造,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利用业余时间且未使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那么发明人或设计人就是专利权人。如果在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方面存在疑问或纠纷,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2025-04-17 20:24:04 回复
咨询我
利用公司资本完成的发明,专利权人归属分情况而定。如果是职务发明创造,即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一般专利权人是单位,单位有申请专利的权利,申请获批后单位为专利权人。不过若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合同约定申请专利权利和专利权归属的,则按约定处理。若发明不属于职务发明创造,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在业余时间且未使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人或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单位和发明人或设计人应明确发明性质,判断是否为职务发明创造。
2.双方可提前签订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归属作出清晰约定。
3.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设计人要保留好未使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的相关证据。
2025-04-17 19:09:1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当发明属于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时,正常情况下专利权人是单位。单位有申请专利的权利,申请获批后就是专利权人。比如一些科研项目,员工按照单位要求完成发明,就属于此类。
(2)如果单位和发明人或设计人签订了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归属有约定,那么遵循该约定。这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合同约定具有优先性。
(3)若发明并非职务发明创造,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利用业余时间,且未使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就是专利权人。像个人在工作之余独自研发出的新成果。
提醒:单位和个人在涉及发明创造时,应明确发明性质,及时签订相关合同约定权利归属,避免后续产生专利权属纠纷,具体情况可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17 17:26:00 回复
咨询我
(一)判断发明是否为职务发明。若属于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职务发明,一般情况下单位是专利权人且有申请专利权利,申请批准后单位获专利权。
(二)查看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有无合同约定。若有相关合同对申请专利权利和专利权归属作出约定,按约定执行。
(三)若发明不是职务发明,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利用业余时间且未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就是专利权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2025-04-17 17:07:43 回复
咨询我
1.利用公司资本完成的发明,专利权归属分情况而定。若是执行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职务发明,单位是专利权人,有申请专利的权利,获批后单位获专利权。
2.若单位与发明人有合同约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按约定执行。
3.若发明不是职务发明,是发明人利用业余时间且未用单位物质技术完成,发明人是专利权人。
2025-04-17 15:5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