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工伤期间工资计算分情况,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且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涵盖计时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不包含加班工资。计算时,若工伤职工工作满12个月,以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为标准;工作不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部分不超12个月。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就停止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如果在工伤工资计算和待遇方面有任何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1.工伤期间工资计算分停工留薪期和评定伤残等级后两个阶段。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指正常出勤月工资,涵盖计时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不包括加班工资。计算时,以工伤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为标准,工作不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数算平均工资。
2.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12个月,伤情严重或特殊,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超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3.建议职工了解自身权益,在工伤发生后及时与单位沟通工资发放事宜。单位应依法依规支付工资,若对停工留薪期有争议,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职工也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分析:
(1)工伤期间工资计算分停工留薪期和评定伤残等级后两个阶段。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通常指正常出勤月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不包含加班工资。
(2)计算原工资福利待遇时,以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为标准;若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3)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提醒:
工伤期间工资计算有严格规定,不同情况计算方式不同,职工遇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
(一)停工留薪期内工资计算方式
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工资按照正常出勤月工资计算,包含计时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不包含加班工资。若工作满12个月,以工伤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为标准;若工作不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且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二)停工留薪期时长及后续待遇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时,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专业解答关于员工离职薪酬结算事宜的法律探讨针对员工离职后薪资是否应当即时结算的问题,具体取决于多个因素:(1)若员工主动提出离职意向并已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薪水应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或公司指定的特定日期进行发放;(2)如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离职当日即需一次性结算完所有工资待遇,如有用人单位无故拒绝支付的情况发生,劳动者有权依法向相关机构进行投诉寻求解决办法。
专业解答离职赔偿金的算法是这样的:一般按照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应发工资来算,这里面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等等。如果员工的工资比当地政府公布的平均工资高三倍,那就按照三倍工资来赔。不过,赔偿的上限是12年。
专业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对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劳动者,企业需给予高额工资报酬:工作日延长工作按小时工资的150%计;休息日工作未予调休的,需付200%小时工资;法定假日加班则需支付300%的日平均工资。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规。
专业解答带薪年假制度保障受雇者在休假期间保持原有薪资待遇。计算方法是基于计件、奖金等绩效工作者过去12个月的月均工资,除以全勤工作日数得出日均薪水。除非员工书面放弃,否则雇主必须安排并支付带薪年假。如雇员未休或离职未用完年假,雇主需支付3倍日薪作为补偿。若违反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强制要求纠正,并可能追加赔偿金。
专业解答遭遇无故拖欠半年薪酬的职工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索要欠薪,补偿额度为欠款50%至100%。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促使行政部门警示处罚,并申请支付令。如企业不履行,将面临额外支付赔偿金的法律责任。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工伤赔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