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1)对方超过举证期限提交证据,法院处理方式多样。若因客观原因逾期且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法院会采纳证据并训诫当事人。
(2)若当事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举证,证据与基本事实无关,法院不予采纳;若有关,法院会采纳并训诫、罚款。
(3)当事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举证,法院应采纳证据并训诫当事人。
(4)当遇到对方逾期举证,可向法院提出异议,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采纳,若法院采纳且对方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可请求法院对其训诫、罚款。
提醒:
面对对方逾期举证情况,及时向法院提出异议。不同案情处理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一)当对方超过举证期限提交证据时,要及时向法院提出异议,由法院依据不同情形进行审查。
(二)若发现对方是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举证,且证据对案件基本事实有关联,可请求法院在采纳证据的同时对对方进行训诫、罚款。
(三)若认为对方逾期举证的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无关,可提醒法院不予采纳该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1.对方超举证期限提交证据,法院会按不同情形处理。因客观原因逾期且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法院采纳并训诫。
2.若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证据与基本事实无关,法院不采纳;有关则采纳并训诫、罚款。
3.非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法院应采纳并训诫。
4.对方逾期举证可提异议,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采纳,若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可请求训诫、罚款。
结论:
对方超过举证期限提交证据,法院会依不同情形处理,当事人可向法院提异议,法院审查决定是否采纳,若对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可请求对其训诫、罚款。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对于逾期举证分不同情况处理。因客观原因逾期且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法院采纳并训诫;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证据与基本事实无关则不予采纳,有关则采纳并训诫、罚款;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法院采纳并训诫。所以当遇到对方逾期举证情况,当事人应及时向法院提出异议,由法院审查判断。若发现对方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举证,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对对方进行训诫、罚款。法律在保障证据有效使用的同时,也维护着诉讼程序的公平和效率。如果您在实际诉讼中遇到类似复杂的证据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精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专业解答即使证据提交时间超过规定期限,仍可进行提交。最新证据应包括:一审诉讼后新发现或客观因素导致未提交且法庭批准后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审新证据则包括:一审庭审后新发现或一审未获批但二审法院审查后认为应调取的证据。
专业解答1、证据失权,即当事人逾期提供的证据,丧失证据效力。2、负担额外的证明责任。3、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应当当事人予以训诫。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举证期限内未提交证据的后果是什么”。
专业解答民事诉讼过举证期限后提交证据法院是否接受是需要根据证据与案件的关联度来确定的。在二审程序中,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专业解答超过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否还可以提交证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对于那些在举证期间由于客观原因,确实无法提供证据的,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可以上交。但对于那些恶意不提交,拖延审判时间的,法院不予接受逾期提交的证据。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