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解除有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方式。约定解除需当事人协商一致或约定的解除条件达成;法定解除则涵盖因不可抗力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形。合同解除后,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履行的可依情况请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索赔。
2.违约责任上,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要承担继续履行、补救或赔偿损失等责任。损失赔偿包括履行合同可得利益,但不超违约方预见范围。当事人也能约定违约金,违约时按约定支付。
3.为降低合同风险,签订时应明确解除条件和违约责任,明确损失赔偿计算方式和违约金数额。履行中遇问题及时沟通协商,若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法律分析:
(1)合同解除方式有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可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或约定条件成就来实现,而法定解除在如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形下适用。
(2)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对于未履行部分终止履行,已履行部分当事人可依情况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索赔。
(3)违约责任方面,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要承担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损失赔偿额涵盖可得利益,但有限制。同时,当事人可约定违约金,违约时按约定支付。
提醒:
解除合同和追究违约责任需严格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不同合同情况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一)若想解除合同,可与对方协商一致解除,或看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若遇到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法定情形,也可依法解除。
(二)合同解除后,没履行的就不用再履行了;已经履行的,可根据情况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
(三)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可要求对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数额一般是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能得到的利益,但不能超过违约方签订合同时能预见的损失。还可以提前约定违约金,违约时按约定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1.合同解除方式有两种:约定解除,即双方协商一致或约定条件达成可解除;法定解除,如遇不可抗力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况。
2.合同解除后果:未履行的不再履行;已履行的,可要求恢复原状等,还能索赔。
3.违约责任:不履行或履行不符约定,要继续履行等。损失赔偿按实际损失算,含可得利益,但不超预见范围。也可约定违约金,违约时支付。
结论:
合同可通过约定解除或法定解除,解除后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履行的可采取相应措施并索赔,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法律解析:
约定解除需当事人协商一致或约定的解除条件达成,法定解除适用于如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形。合同解除后,对于未履行部分终止履行,已履行部分,当事人可依据实际情况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同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在违约责任上,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一方要承担继续履行等责任,损失赔偿额以违约造成的损失为限,包括预期利益,但不能超违约方预见范围,当事人也能约定违约金。了解这些法律规定,能让大家在合同事务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如果在合同相关事务中遇到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专业解答出租人提前解除商铺租凭合同应该赔偿承租人全部的损失,还要赔偿违约金,不过如果双方私下进行协议可以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只要双方同意,可以达成一致的协议,也是可以不进行赔偿的。违约金是根据合同上约定的金额赔偿的。
律师解析 合同解除后,合同关系解除,就不存在违约责任。但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 根据履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所以,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也不表现为违约责任,而是一种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不当得利返还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合同事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