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期限最长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司法机关会持续推进案件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
(2)当十二个月期限内案件侦查终结,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就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若需追究刑事责任,案件则会进入后面程序。
(3)若十二个月期满案件未办结,也必须解除取保候审措施。
(4)被取保候审人结束取保候审时,可凭相关通知或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回保证金。
提醒:
取保候审期间要遵守规定,避免违规导致被撤销。不同案件情况不同,遇到问题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10 21:09:12 回复
咨询我
(一)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规定,配合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避免违规导致保证金被没收或被重新羁押。
(二)案件侦查终结后,若发现不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被取保候审人可凭相关通知或文书领回保证金。
(三)若需追究刑事责任,应做好后面应对准备,了解审查起诉和审判程序的相关流程。
(四)若十二个月期满案件未办结,司法机关必须解除取保候审措施,被取保候审人要关注自身权益,及时凭相关材料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2025-04-10 19:25:02 回复
咨询我
1.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最长不超十二个月。
2.取保期间,司法机关会继续侦查、起诉和审理案件。
3.十二个月内侦查终结,若不应追责,及时解除;若需追责,进入后面程序。
4.十二个月期满未办结,也得解除。
5.结束时,被取保人凭通知或文书到银行领回保证金。
2025-04-10 19:06:1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十二个月,期间司法机关继续办案,侦查终结依情况处理,期满未办结须解除,结束时可领回保证金。
法律解析: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强制措施,法律明确其期限上限为十二个月。在这期间,司法机关工作不停歇,持续推进案件侦查、起诉和审理。当十二个月内案件侦查终结,若发现不应追究刑责,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若需追责则进入后面程序。若十二个月期满案件未办结,也得解除该措施。被取保候审人在结束时,能凭借相关通知或文书到银行拿回保证金。这一系列规定既保障了司法程序的有序进行,也维护了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您在取保候审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4-10 18:49:54 回复
咨询我
1.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期限最长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司法机关持续开展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
2.若十二个月内案件侦查终结,有不同处理结果。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需追究责任的,案件进入后面审查起诉、审判程序。
3.若十二个月期满案件未办结,也必须解除取保候审措施。
4.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结束时,可凭解除通知或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建议司法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提高办案效率,避免因期限临近才匆忙处理。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规定,配合司法机关工作,以保障自身权益。
2025-04-10 17:5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