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通常同居15年未领证,双方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所以在法定继承时,彼此不具备法定继承权。因为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里的配偶明确为经过合法登记的夫妻。
(2)若被继承人订立了遗嘱,把个人财产赠给同居者,此为遗赠,同居者能按遗嘱获得对应财产。
(3)特定情形下,像同居者对被继承人尽了较多扶养义务,也可以分得适当的遗产。
提醒:
同居关系不受法律对婚姻关系的保护,若想保障财产权益,可通过遗嘱等合法方式处理。不同情况对应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10 17:51:10 回复
咨询我
(一)若想获得同居对象的财产,可让对方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以遗赠形式留给自己,这样在对方去世后就能依据遗嘱继承财产。
(二)在与同居对象共同生活中,尽可能多对其进行扶养照顾,若满足“扶养较多”的条件,即便没有遗嘱,也能分得适当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2025-04-10 16:59:57 回复
咨询我
1.通常,同居15年没领证,不算法律上的夫妻,彼此没有法定继承权。法定继承里,第一顺序继承人的配偶是指合法登记的夫妻。
2.要是被继承人生前立遗嘱把财产给同居者,这属于遗赠,同居者能按遗嘱拿到财产。
3.特定情形下,比如同居者对被继承人照顾多,也能分到适当遗产。
2025-04-10 15:24:4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一般同居15年没领证不存在法律上夫妻关系,相互无法定继承权,但可通过遗赠获财产,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也能分适当遗产。
法律解析:
依据《民法典》,法定继承里第一顺序继承人中的配偶需是经合法登记的夫妻,所以通常同居15年没领证,双方不具备法定夫妻关系,自然相互无法定继承权。然而,若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把个人财产赠与同居者,这就构成遗赠,同居者能依遗嘱取得财产。同时,若同居者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也可以适当分得遗产。如果大家在同居财产继承等方面有疑问,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04-10 14:03:24 回复
咨询我
1.同居15年没领证,双方不存在法律意义的夫妻关系,相互没有法定继承权。法定继承里,第一顺序继承人中的配偶需是合法登记的夫妻。
2.解决措施与建议:一是若想让同居者获得财产,被继承人可生前立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对方,以遗赠方式保障其权益。二是同居者可在生活中对被继承人多尽扶养义务,在这种特定情形下也可能分得适当遗产。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同居者在未领证情况下的财产权益,同时也体现了法律对扶养行为的肯定。
2025-04-10 12:26: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