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主体要件上,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抢劫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这明确了年龄界限,是认定的基础条件。
(2)主观方面,只有具备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才符合抢劫罪的主观要求,若没有该故意则不构成此罪。
(3)客观方面,通过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财物是关键表现,若只是普通的索要行为则不构成。
(4)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之间轻微暴力索要少量财物的情况,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可不认定犯罪;但暴力胁迫严重、劫取财物数额大等则构成犯罪。并且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处理案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遵循相关方针原则。
提醒: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复杂,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别,若涉及此类案件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10 06:21:29 回复
咨询我
未成年人犯抢劫罪的认定和处理需多方面考量。认定上要从主体、主观、客观和客体要件判断,已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犯抢劫罪需负刑责,主观要有非法占有故意,客观表现为暴力胁迫等抢公私财物。
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用轻微暴力索要少量财物、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算犯罪,暴力胁迫严重、劫财数额大则构成犯罪。且对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处理时要综合考量其年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建议司法人员准确把握认定标准,避免误判。对于涉罪未成年人,可提供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助其回归社会。
2025-04-10 04:58:4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已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具有非法占有故意,以暴力等方法抢劫公私财物,暴力胁迫手段严重、劫取财物数额较大等构成抢劫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且对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认定未成年人抢劫罪需从主体、主观、客观和客体要件判断。主体上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要对抢劫罪担责。主观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故意,客观是以暴力等方法实施抢劫行为。司法实践里,未成年人使用轻微暴力索要少量财物,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算犯罪;若暴力手段严重、劫财数额大则构成犯罪。同时,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秉持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则,处理案件会综合考量年龄、情节、悔罪表现等,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若大家在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问题上有疑惑,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准确解答。
2025-04-10 04:30:10 回复
咨询我
(一)认定未成年人抢劫罪时,准确判断主体年龄,确定是否已满十四周岁,可查看户籍证明、出生证明等材料。
(二)判断主观故意,结合未成年人的行为表现、言语交流等证据,看是否存在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意图。
(三)对于客观方面,收集暴力、胁迫等行为的证据,如现场监控、证人证言等。
(四)区分轻微暴力索要少量财物与构成犯罪的情况,考虑暴力程度、财物数额等因素。
(五)处理案件时,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年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5-04-10 03:03:17 回复
咨询我
1.认定未成年人犯抢劫罪,需考量主体、主观、客观和客体要件。主体上,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抢劫罪要担责;主观要有非法占有财物故意;客观表现为用暴力等抢公私财物。
2.司法实践里,未成年人用轻微暴力索要少量财物,情节轻危害小不算犯罪;手段严重、劫财数额大则构成犯罪。
3.对未成年罪犯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处理案件要综合考量多方面,贯彻教育为主方针。
2025-04-10 02:2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