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生产、销售假药,有以下情形应立案追诉:
1.含超标准有毒有害物质。
2.不含标明的有效成分,可能耽误诊治。
3.标明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范围,可能贻误治疗。
4.缺乏标明的急救有效成分。
5.其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形。
医疗机构及人员明知是假药,有偿提供、为出售购买储存,按销售假药罪追诉。遇法律纠纷,要及时收集证据并咨询律师。
2025-04-07 07:21:2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生产、销售假药,符合特定情形或医疗机构及人员明知是假药有偿提供、为出售购买储存的,应予立案追诉。
法律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对生产、销售假药行为有明确规定。当假药含有超标准有毒有害物质、不含标明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所标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范围可能贻误诊治、缺乏标明急救必需有效成份,以及有其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情形时,会被立案追诉。同时,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若明知是假药还进行有偿提供、为出售而购买储存,同样以销售假药罪立案追诉。这体现了法律对假药问题的严格管控,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果遇到涉及生产、销售假药的法律纠纷,及时收集证据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咨询。
2025-04-07 06:36:36 回复
咨询我
生产、销售假药危害极大,相关规定明确了应予立案追诉的情形。含有超标准有毒有害物质、不含标明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标明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贻误诊治、缺乏标明急救必需有效成份,以及其他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都在立案追诉范围内。同时,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明知是假药却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或为出售而购买、储存,也以销售假药罪立案追诉。
为应对可能的法律纠纷,首先企业要严格把控药品生产销售环节,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规定。其次,医疗机构需加强管理,杜绝使用和销售假药。最后,一旦出现相关法律纠纷,当事人应及时收集证据,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4-07 05:13:1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生产、销售假药涉及多种情形会被立案追诉。含有超标准有毒有害物质,这种假药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因为超标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会带来极大危害。
(2)不含所标明有效成份且可能贻误诊治的假药,患者使用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可能会被延误。
(3)所标明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且可能造成贻误诊治,会让患者错误用药,无法对症下药。
(4)缺乏所标明急救必需有效成份的假药,在急救情况下使用会危及生命。
(5)其他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也在追诉范围内。同时,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明知是假药进行有偿提供、为出售购买储存,也按销售假药罪追诉。
提醒:
生产、销售假药危害极大,无论是个人还是医疗机构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遇到假药相关纠纷要及时留存证据,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2025-04-07 04:11:43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生产、销售假药行为的防范,生产企业要严格把控生产流程,确保药品成分符合标准,不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含有效成分与标明一致。
(二)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采购和管理制度,仔细审核药品来源和质量,避免明知是假药还进行有偿提供、购买或储存。
(三)一旦遇到疑似生产、销售假药的法律纠纷,当事人要及时收集如药品实物、购买凭证、医疗诊断记录等相关证据,并尽快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5-04-07 04:0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