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孩子满18岁,父母离婚时法院一般不判抚养权。因为18岁以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抚养权问题主要针对未成年子女。
2.若孩子满18岁还在接受高中及以下教育,或因非主观原因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父母仍要履行抚养义务。此时可先协商抚养费用,协商不成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
2025-04-06 19:24:4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孩子年满18岁,父母离婚时法院通常不判决抚养权,但孩子若处于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非主观原因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等情况,父母需履行抚养义务,可协商或由法院判决抚养费用。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所以在父母离婚纠纷里,抚养权问题主要针对未成年子女,一般情况下法院不会对年满18岁孩子的抚养权进行判决。然而,要是孩子虽满18岁,却还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因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非主观原因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父母就仍要履行抚养义务。此时,父母可以先就抚养费用等事项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法院会根据实际状况作出判决。如果您在类似法律问题上存在疑惑,欢迎向我或其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4-06 19:14:38 回复
咨询我
孩子年满18岁,父母离婚时法院一般不判决抚养权归属,因为18岁已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抚养权问题主要针对未成年子女。
但存在特殊情况,若孩子虽满18岁,却还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因非主观原因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父母仍要履行抚养义务。
为解决此类问题,父母可先就抚养费用等事宜协商,这样能灵活解决问题,避免矛盾激化。若协商不成,可请求法院介入,法院会依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判决,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
2025-04-06 17:26:0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孩子年满18岁,父母离婚时,因该年龄段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所以法院通常不判决抚养权。这是考虑到其具备自我决策和生活能力,能自主安排生活。
(2)若孩子虽满18岁,但处于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阶段,或者因非主观原因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父母要履行抚养义务。此时父母可先协商抚养费用等问题,协商无果则由法院依实际情况判决,以保障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业。
提醒:
若孩子有特殊情况需父母继续抚养,父母协商时应充分考虑孩子实际需求。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06 15:51:13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年满18岁且能独立生活的孩子,父母离婚时无需考虑抚养权判决问题,孩子可自主选择生活方式。
(二)若孩子已满18岁但符合尚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非主观原因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情况,父母应先就抚养费用等问题友好协商。
(三)当父母协商不成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据实际情况对抚养费用等作出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2025-04-06 14:1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