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夫妻一方死亡,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配偶指现存合法配偶;子女含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2.继承开始,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通常同一顺序继承人份额均等。
3.对困难且缺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应照顾;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生活的可多分;有能力却不尽义务的,可不分或少分。协商同意也可不均等。
2025-04-06 18:18:0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夫妻一方死亡后,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继承开始后由他们继承,一般份额均等,但存在多种特殊分配情况。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规定,夫妻一方死亡时,现存合法配偶、子女(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通常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份额均等,但考虑实际情况会有不同分配方式。对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给予照顾;对尽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可多分;有能力和条件却不尽扶养义务的可不分或少分;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不均等分配。如果您在遗产继承方面有疑问或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详细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2025-04-06 16:22:44 回复
咨询我
1.夫妻一方死亡后,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合法配偶、子女和父母。这里配偶是现存合法配偶,子女有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继承开始,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通常同一顺序继承人份额均等。
2.特殊情况需区别对待。对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照顾,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可多分,有能力却不尽扶养义务的应不分或少分。
3.建议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充分沟通,了解各继承人实际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可寻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通过诉讼由法院判决。
2025-04-06 15:29:2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夫妻一方死亡后,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明确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并且对各类人员有详细规定。配偶是死亡一方现存合法配偶,子女范围广泛,涵盖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含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2)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通常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份额均等,但存在特殊情况。对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时应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可多分;有能力和条件却不尽扶养义务的应不分或少分;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不均等分配。
提醒:
在处理遗产继承时,要准确界定继承人范围和各自情况。若涉及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意见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2025-04-06 14:11:27 回复
咨询我
(一)明确继承人范围
确定死亡一方现存的合法配偶、所有符合条件的子女(婚生、非婚生、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以及父母(生父母、养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二)遵循继承原则
1.通常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份额均等。
2.若有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时给予照顾。
3.对被继承人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适当多分。
4.有扶养能力却不尽义务的,应不分或少分。
5.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不均等分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2025-04-06 12:3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