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主犯一般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2.司法量刑时,法院会看从犯作用、参与度和主观恶意。若从犯只参与准备,没直接伤人,作用小,可能判十年以下。
3.若从犯参与度高,推动了死亡结果,可能判十年以上。最终量刑要结合全案证据依法确定。
2025-04-06 11:09:30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主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量刑依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参与程度、主观恶性等确定。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对于从犯,因其在犯罪中所起作用相对较小,所以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司法实践里,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从犯的量刑。若从犯仅参与部分准备工作,未直接实施伤害行为,作用有限,可能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从犯参与程度高,对致人死亡结果有推动作用,则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不过,最终量刑要综合全案的事实和证据,严格依据法律进行裁量。如果您在故意伤害犯罪量刑方面存在疑问,或者涉及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
2025-04-06 10:01:12 回复
咨询我
1.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主犯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司法实践里法院量刑会综合从犯多方面情况考量。
2.若从犯仅参与部分准备行为,未直接实施伤害,作用较小,可能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比如为犯罪准备工具,但未到现场参与伤害。
3.若从犯参与程度较高,对致人死亡结果有推动作用,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在现场协助主犯控制被害人,使主犯伤害行为更易实施。
4.最终量刑要依据全案事实证据,按照法律具体裁量。司法机关应全面审查证据,确保量刑公平合理,以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2025-04-06 09:55:1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是严重犯罪,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从犯在此基础上会得到从宽处理,这体现了罪责相适应原则。
(2)法院量刑并非简单依据罪名,而是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对于作用小的从犯,比如仅参与部分准备工作且未直接实施伤害行为,因其对犯罪结果推动作用小,可能获十年以下量刑。
(3)有些从犯虽非主犯,但参与程度高,对致人死亡结果有一定推动作用,法院会考虑其行为的危害程度,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不过,最终量刑需结合全案事实证据,严格依据法律裁量。
提醒: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后果严重,案件情况复杂多样。不同情形量刑差异大,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4-06 08:40:17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案件中的从犯,若想争取更有利的量刑,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和所知情况。
(二)主动向司法机关表明自己在犯罪中仅参与部分准备行为,未直接实施伤害行为,强调自身作用较小。
(三)如果有立功表现,如检举揭发其他犯罪行为等,应及时告知司法机关,这有利于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5-04-06 08:1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