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若遭遇用人单位违法的非自愿离职,劳动者可与单位沟通协商,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支付合理赔偿。
(二)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单位解除通知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三)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2025-04-05 16:45:21 回复
咨询我
1.非自愿离职是劳动者非主动离开岗位。常见情形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若劳动者严重违纪或失职致单位重大损失,属过失性辞退,单位可解除且无需补偿;若劳动者病后无法工作,单位提前通知或付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并支付补偿。
2.经济性裁员也会导致非自愿离职。单位因经营困难,裁减一定人数或比值人员,提前说明情况后可实施,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
2025-04-05 15:47:3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非自愿离职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和经济性裁员两种情况,其中过失性辞退单位无需补偿,非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过失性和非过失性两类。若劳动者严重违规、失职造成重大损害,单位过失性辞退无需补偿;而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无法工作等非过失情形,单位提前通知或付代通知金并支付经济补偿后可解除合同。经济性裁员时,单位因经营困难等法定原因,按规定程序进行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这保障了劳动者权益,也兼顾了企业合理运营需求。若您在非自愿离职方面遇到问题,不清楚自身权益或单位操作是否合法,可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会为您提供详细解答。
2025-04-05 15:37:45 回复
咨询我
1.非自愿离职是劳动者非主动离开岗位,情况多样且法律规定了不同处理方式。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分过失性和非过失性辞退,过失性辞退因劳动者过错,单位无需补偿;非过失性辞退单位需提前通知或付代通知金并给予补偿。经济性裁员是因经营困难等原因进行,同样要支付经济补偿。
2.对于劳动者,要熟悉自身权益,若遇非自愿离职,判断单位解除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如认为不合理可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收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
3.对于用人单位,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程序操作,过失性辞退要有充分证据证明劳动者过错,非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要履行通知、支付补偿等义务,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025-04-05 15:34:0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非自愿离职情况多样,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分为过失性和非过失性辞退。过失性辞退是因劳动者自身重大过错,如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致单位重大损害等,单位解除合同无需支付补偿,这体现了对单位正常管理秩序的维护。
(2)非过失性辞退是劳动者因客观原因不能胜任工作,如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及另行安排的工作,单位提前书面通知或付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且要支付经济补偿,兼顾了劳动者和单位的利益。
(3)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等法定原因,达到一定裁员规模,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后实施,也需支付经济补偿,保障了劳动者在企业经营变动时的权益。
提醒:劳动者遇非自愿离职,需确认单位解除理由及程序是否合法;单位解除应严格遵循法定情形和程序,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具体情况建议咨询分析。
2025-04-05 15:17:18 回复